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 > 历史 > 1825我的新大明 > 第140章 军师,太君说了......(求订阅,求月票)

大明太平七年二月末,朝鲜,釜山,草梁倭馆。

所谓的草梁倭馆,就是一座占地超过三十三万坪(约一百万平方米)的日式市町,是一百多年前由同时向德川幕府和朝鲜王国朝廷称臣的对马宗氏,在获得朝鲜国王批准后出资修建的,专用于日朝贸易的。后来又因为生意太好,还给朝鲜王国贡献了大量的税收,所以倭馆又扩建了几次,从刚开始的十万坪增加到了三十三万坪......也就是一平方公里,其实也就是个弹丸之地。

而要巧不巧的,这座倭馆就位于大明海军的绝影岛基地对岸,和绝影岛之间就隔着一道狭窄而且繁忙的海峡,海峡上还架着铁路桥和公路桥,往来非常便利。

一座倭馆居然和一座以防倭备倭为目标的军事基地成了邻居,这也真是没谁了。

不过绝影岛的地利实在太好了,大明海军实在不舍得换地方。这岛子正好守着釜山的南大门,只要在岛子的南部修几个炮台,就能把企图进犯釜山的敌人给挡在外头了。而且绝影岛南部的地形还挺险要,从海上过来的敌人无论是想要登陆还是炮击,都不大容易得手。

另外,绝影岛距离日本本土就只有一二百公里,时速十几二十海里的战舰跑上十个钟点就能到九州北岸或是关门海峡外头了。

如果换做飞艇,最多俩小时就能往日本人头上丢燃烧弹了!

因此大明海军就认准了绝影岛,在这里投下了巨资加以建设,不仅修了炮台、港口、营房、库房、飞艇起降场等等设施,甚至还把铁路都铺过来了。

而对草梁倭馆来说,虽然和大明海军做邻居也不大自在,而且大明海军还在绝影岛北岸修了座炮台,架起大炮瞄着草梁倭馆,甚至还强行把海军陆战队派进草梁倭馆执勤,还以保密为由,禁止草梁倭馆通电报通电话......但是倭馆却依旧不愿意搬家。

之所以不搬,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绝影岛基地中的大明海军官兵和家卷的消费能力太强了!

二是因为草梁倭馆虽然由日本的对马藩治理,但它毕竟建在朝鲜的土地上。大明对日本的种种限制并不适用于草梁倭馆——什么煤炭、棉花、石油制品、铁料、铜料,全都可以自由进入草梁倭馆。所以草梁倭馆不仅有发达的商业、航运业、服务业,还有大量的手工作坊。

现在纪尹海战已经过去了十多天,大明和日本之间的关系依旧迷离,但是草梁倭馆的街道上,却仍然一如既往的熙熙攘攘......甚至比以往更加热闹繁华了。

因为有许多原本在长崎进行贸易的大明商人都接到了撤离的建议,其中相当一部分就跑到釜山的草梁倭馆来了——一些多年从事中日朝贸易的商人,往往在上海、长崎和釜山草梁倭馆里都开了店。相比撤往上海,撤到草梁倭馆可方便多了。

另外,也有一些日本商人也看到苗头不好,直接开熘到了釜山的草梁倭馆——现在的日本虽然早就开了国,但毕竟不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因为主导这次开国的是身为武家栋梁的德川将军,德川将军自然不能剥夺武士的特权,把革命革到武士头上。什么“征兵令”、“废刀令”都是不可能搞的,幕府也不可能对非武士出身的平民实行j国主义教育。

在如今的日本,当兵是一种特权,而不是义务。只有武士出身,才有资格去当兵保卫国家。而平民出身的商人或手工业者,在遇到危险时跑路,那是名正言顺的。

因此,在战争阴云的笼罩下,釜山倭馆这边居然变得比往日更加繁荣了......

当夜色渐渐地笼罩在草梁倭馆内外的时候,一堆堆的码头工人、手工工场的小工们排成队伍,在工头们的带领下穿过倭馆内狭窄的马路,往倭馆外面朝鲜人地盘上修建的集体宿舍而去——倭馆的地盘很小,里面是寸土寸金,所以小工们的宿舍就只能设在倭馆之外了。那些劳累了一天的日本工人,都驯服地排成整齐的队伍,一队接着一队的往倭馆的出口走去。如果正好有穿着大明海军军官服的人从他们身边经过,这些日本工人不仅会让路,而且还会深深地鞠躬下去!

因为在他们看来,大明天朝的军官毫无疑问都是相当于高级武士的存在!

倭馆内虽然有大明海军陆战队执勤,但是负责治安的还是对马宗家的藩士。根据大明海军的要求,进入草梁倭馆的武士不能携带火器,只能带刀。所以这些穿着统一服色,衣服上印着宗家家纹武士就负责着草梁馆的日常事务。当倭馆内街道上的电灯一盏盏亮起来的时候,拎着刀子的宗氏家臣就开始在街道上来来回回地巡逻。在他们的管理下,这座繁荣,拥挤,乍一看还有点杂乱的日式市町的秩序总是好的出奇。

草梁倭馆的“风俗区”大约占了整个倭馆区域的四分之一,修建得非常精致的小楼在街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林立着,夜色降临的时候,里面传出来的都是弦子的声音和放浪的笑声。

穿着印有自己名字(只有名,没有姓)的号衣的日本来的人力车夫,则整齐的排在草梁馆的各处入口内,等待着主顾地召唤。也有四轮马车在石板铺成的道路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