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 > 军事 > 海南1939 > 第七百八十五章 河南人的荷兰

“呜~呜”

汽笛声声,“椰香公主”号滚装船缓缓驶进港口,在引水员的带领下靠上码头,所有的旅客走出舱门,站在船舷边上眺望陆地,在海上漂了20多天,今天可算是到了。

陈栓柱带着弟弟妹妹挤进人群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隙,8岁的小妹三凤太矮看不到,被他抱起来,弟弟二柱攀着船舷好奇地看着下面,那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异国风情。

“乡亲们,为期22天的海上旅行结束了,你们到达了最终的目的地,苏岛,这个岛很大,比我们的家乡河南省还要大得多,大约是3个半那么大,人却很少,到处都是空地,就像你们上船之前签订的合同那样,你们每一户家庭都能分到土地,政府还会为你提供生产资料,种子和化肥,帮助你们提高产量,这里的亩产很高,而且一年三熟,在轮耕的情况下,产量大概会是你们家乡的5-7倍,你们产出来的粮食,如果自己吃不了,可以卖也可以进行深加工,国家会设定一个最低收购线,保证你们的利益,在你们你还清贷款之后,国家将不再收一分钱,一料米,你们所生产的一切,都归你们自己所有,国家鼓励你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会为你们建起医院、学校、商店,在这片崭新的土地上,你们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起一个新的家园,这里将与家乡一样,成为你们的根,现在请按照舱室的顺序,带好你们的行李物品,跟着客乘人员依次排队上岸,岸上会有工作人员接待,你们需要把合同拿在手上,这是未来安家的凭证。”

陈栓柱抬起头,听着上面传来的广播声,他们早在走过黄河铁路桥的时候,就成为了新移民的一份子,因为他家里没有男主人,母亲生了病需要医治,政府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让我党的形象深入人心,陈栓柱响应号召,带着一家子报了名,母亲身体治好以后,他们从塘沽港上船,中途只停靠了几个港口,基本上没有下过船,海船有些颠簸,他娘有些精神不振,躺在舱里休息,反而是几个小子适应能力很强,满船地到处跑,根本不受影响。

只不过,再新鲜的事物,一下子呆了20多天也会烦,好在终于到港了,景色不再是单调的海和天,旅客们兴奋多过激动,无论结果怎么样,没有人愿意再坐上船跑一趟,要老命了。

他们一家走在最后,他娘是被两个船员搀扶着下的船,看到他们的样子,下面接待的工作人员马上迎上来,一个医生模样的男子拿着听音器进行初诊,很快排除了病因。

“体弱、水土不服,没事,休息两天就好了。”

听到医生的话,又拿到了几粒药,陈栓柱总算是放下心,一位女工作人员走过来,接过他手里的合同。

“陈栓柱,你是户主?”

“俺娘是。”

女子笑了笑:“别怕,我是你们团的政委,你分在二连,一个好地方,有山有水。”

她向陈栓柱伸出手去:“我叫李林,你可以叫我李政委。”

“政委好。”

陈栓柱与这个干练的女子握了握手,明显感到手掌上的茧子硬得很,这个女子不简单,一定是拿枪拿惯的。

二连的一百户人家合起来大约有五百来人,按每户分田三十亩算,全连一共拥有田地三千亩,这五百号人被汽车、牛车、摩托车、脚踏车等各种交通工具一鼓脑儿拖到了距离巨港大约10多公里外的一处地方,正像李林说的那样,有山、有水还靠着海,穆西河的支流将这一带冲刷成了一片平原,泥土呈现出黑红色,有经验的老农民抓起一把在鼻子下头一闻。

“好地力,共产党没有说错,这是块上好的水浇地啊。”

水田普遍比旱田贵,要是在江南,那是出钱也买不到的传家宝,河南虽然以麦产为主,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种水稻,只是个吃的习惯问题,要纠正过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林带着团里的文书为他们丈量土地,把石头做的界桩子深深地打进去,登记造册,再把画好的示意图印到地契上,盖上手模签上名字,这上好的水浇地就成了自己的田产?

陈栓柱手抖得厉害,他们家里在爹爹被果党抓丁当兵死在抗日前线之前,也算是家有薄田的小康人家,否则怎么供得起洛高这样的学校,在家乡,要是有三十亩好田,谁肯跑到这鸟不拉屎的海岛上来,按摁住激动的心情,他仔仔细细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拿到了属于名下的田产,一切就跟做梦似的。

李林拍拍这个半大小伙子的肩膀:“别哭了,好好干,你是高中生?太好了,安顿好了家人,来团部一趟,我们谈谈。”

“诶。”

陈栓柱以为是要他当兵,他有些不愿意,家里没个男人,弟妹还小,娘的身子骨又弱,侍候不了这么多田地,这里人烟不多,估计也找不人来帮着种。

没想到,人家想让他干村长,不对是连长。

“政委,我才17啊。”

“你有文化,将来要带着大伙学科学技术,放心吧,有什么事,团里给你撑腰,我们是军事化管理,不存在什么刺头,敢咋刺的,我帮你收拾。”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