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一百一十四章 渡江战役

临江失陷以后,通化就成为了抗击日寇进一步侵略吉林内地的第一道防线。而在通化的身后,支撑着通化红军不断阻击的源头则是两条中国人自己修建起来的新铁路。

沈海铁路和吉海铁路。

早在1912年,日本对中国东北铁路就虎视眈眈,为抢夺修筑吉会铁路的权利,抢先借款建成了吉长铁路,使其势力一直延伸到了吉林省内。

解放战争以后,随着社会党人夺取全国政权,又有十万红军出关。林淮唐很早就确立了在东北自筑沈海、吉海铁路的方针,既摆脱日本人所控制的南满铁路对红军军事运输的妨碍和干涉,又与南满铁路对抗。

在1916年和1917年铁道部、交通部一起出资,再加上辽宁省和吉林省地方筹集的一笔资金,红军的铁道师通过分段修筑、逐段竣工通车的办法修筑这两条新路。沈海铁路和吉海铁路于吉林省内的海龙镇交汇,形成了一条隔绝于南满铁路系统之外的平行铁路网,红军利用这两条铁路就可以避开日军耳目运兵,这也是为何战争初期日方对于红军的动向始终捉摸不透的原因之一。

林淮唐最初修筑沈海铁路和吉海铁路的战略目的,主要还是希望从经济层面限制日本资本主导的南满铁路。但由于中日在东北全面开战以后,日本在南满的护路军慑于红军的强大威胁,主动撤往旅顺、大连等地,所以沈海铁路和吉海铁路作为南满路平行线,并没有发挥出多大的作用来。

直到此时。

海龙镇火车站外,小小的流水围场上已经站满了军装革履的红军战士,一直留在沈阳作为总预备队的第一兵团终于开始行动了!

通过沈海铁路,一兵团在日军的耳目以外,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整个兵团三个加强军的战略转移。近十万人的大部队一夜之间通过铁路装车运输,迅速从沈阳开至海龙镇,骤然出现在了朝鲜军侧翼的蜂腰部。

海龙镇火车站已经被地方公安和赤卫队的民兵彻底封锁起来,所有交通渠道、铁路桥梁,全部受到民兵的严密监控,绝不容许有丝毫消息外泄。

吉林省的农会虽然不清楚红军的行动方针,但也收到了来自上级的命令,被要求动员起全部的基层会员力量,在田野乡间执行最严格的盘查,一定要彻底杜绝日军任何可能存在的情报侦察力量。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红空军的主力机群都还停留在沈阳的几个大型机场上,并没有飞至海龙镇待命。而一兵团这支总预备队最重要的工作又是需要隐藏好自身的存在,所以侦察方面便必须要全部由地方上的行政、公安和民兵机关负责。

也多亏社会党数年以来在东北建设起来的庞大基层组织,有着如此强大的群众基础和民众支援,一兵团才能在悄无声息中完成十万人级别的战略大转移。

一兵团司令员就是红军中最为善战的将领之一张云逸,编制下的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都是由华东野战军第一师和第二师发展出来的老底子部队,训练、装备和兵源在红军中都是超一流水平。为了这次作战,边司还给三个军都加强了一个重榴弹炮团,每个军都装备了数十门一百五十毫米口径以上的重型榴弹炮。

甚至第一军还装备有一个二百毫米的攻城臼炮营,所用的巨炮全都是三年前红军在青岛缴获的德国货。

“难怪军中盛传第一军是天下第一军!”

刚刚从哈尔滨乘坐军列赶来海龙镇的六兵团司令员何贯中,才一下车,就被一兵团近十万虎豹忠勇之士枕戈待旦的雄壮气魄给镇住了。

一兵团除了全红军中最为强大的炮兵火力以外,还装备有红军中目前唯一的一个坦克营。虽然这个坦克营仅有不到二十辆来自法国的雷诺轻型坦克,而且车上装备的主炮也仅仅是37毫米的小口径加农炮,但对何贯中来说还是大开眼界。

一排钢铁野兽屹立在围场边缘,雷诺的直列4缸4冲程水冷汽油机还在不断发出功率强大的轰鸣之声。光是这种视觉和听觉上给人带来的冲击力,就让就何贯中感到十足震撼了。

还有一群戴着钢盔的战士,令人为之侧目。

就连何贯中印象里向来沉稳寡言的张云逸,给他介绍到这支部队的时候,语气都流露出一种带着轻微颤抖的激动感:

“庸非!这是主席亲自制订训练课程和方案,由一兵团最优秀的战斗模范们组成的特战突击营!”

突击营官兵们每人都佩戴有一顶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而显得色泽暗沉、不反光的钢盔,盔帽整体是野战绿的涂装,最前方戴有一枚小小的红色五角星标记。

除了钢盔以外,突击营还人手装备有一支手枪、一把工兵铲、一把用于剪断铁丝网的老虎钳,他们使用的步枪也都是和骑兵一样削短枪管以便于近战。

何贯中很快就明白了过来,这是一支和德国暴风突击队类似的部队,只是很显然红军在特战突击战术的方面比德国人走得还要更远一些。

突击营另外装备有可以一人轻松拿起的轻机关枪,单兵就能手持跳进战壕里扫射。 他们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