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三十一章 红军北上

1917年俄国首都的动乱情况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不论是处心积虑希望拖垮俄军的德军总参谋部,还是协约国的盟友们,所有人都开始聚精会神地关注起俄国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虽然绝大多数社会主义者很早便有所预知,认为当前俄国社会经济形势与1905年1月十分相似。但在俄历二月的首都暴动之前,这种预知并没有转化为坚决的革命行动,就连大多数职业革命家也对革命前景做着十分悲观的估计。

孟什维克党人虽然早就和布尔什维克决裂,但这毕竟也是一支倾向于进步和革命的政治力量,谁能想到孟什维克党的领袖齐赫泽等人却率先在1914年高举护国主义的旗帜维护沙皇的统治秩序呢?

在战争政策得到社会广泛支持的情况下,民族主义、沙文主义和爱国主义往往被混为一谈,专制跋扈的反动政府也会靠着爱国主义的庇护来维系政权的寿命,沙皇当局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

而在欧战爆发以前拥有几百万成员的第二国际,则可以说是输得底裤朝天,说是彻底输麻了都不为过。几百万成员啊,结果除了一万余人远赴中国参加国际纵队的革命活动以外,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第二国际成员都背弃了反战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主张,完全被本国政府盗用爱国主义的话术欺骗,投身到了帝国主义狗咬狗的战争里。

就算是第二国际里革命立场最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党,他们虽然在列宁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同党内的护国主义派进行了斗争,但一样要面临着大量党员的流失,战争爆发后还要被政府栽赃为德奸,俄国国内的老百姓也要指责布尔什维克党人是不敢上战场为国牺牲的懦夫、卖国贼。

甚至就连对于要不要组织1905年革命十二周年罢工活动的问题,布尔什维克党的内部也是争论不休。

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希望组织纪念性的罢工,但就连列宁都认为这十分荒谬,2月9日是东正教忏悔节,而且还是发工资的日子,没有人会放弃假期和工资参加罢工,罢工怎么可能成功?

谁也没想到在各左翼政党普遍沉寂的情况下,工人团体却自发地高度活跃了起来。2月23日的罢工出乎所有人预料,彼得格勒12万工人加入了罢工的行列,规模之大足可以令所有人都极为震惊,就连杜马会议右翼自由派的首领、立宪民主党的米留可夫也惊呼“这就是俄国革命!”——米留可夫代表的立宪民主党同样声势浩大,和偏左的社会革命党一样是俄国体制内政坛最主要的势力之一,都较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党声势更大。

首都彼得格勒当时有十二万卫戍部队,但几乎是一夜之间这十几万人就全部对沙皇当局倒戈相向。

要知道在这个过程中诸如布尔什维克党这样有组织的反建制派势力,早已在当局铁腕打击之下流亡海外。体制内的反对派孟什维克党和社会革命党,也都对彼得格勒的革命前途十分悲观,可以说工人、士兵是在几乎完全自发的情况下行动了起来,他们没有任何先锋队、先锋党的领导,却以令人吃惊的魄力事实上瓦解了绵延三百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就在彼得格勒卫戍部队暴动的当天,孟什维克党和左翼社会革命党召集成立了彼得格勒苏维埃,孟什维克的齐赫泽当选为主席,作为回应,杜马会议上的立宪民主党代表和右翼社会革命党代表也迅速成立了一个临时政府,并推社会革命党内的右派首领克伦斯基为临时政府负责人。

在选举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时,负责布尔什维克党俄罗斯局工作的莫洛托夫也赶到现场。在莫洛托夫的努力之下,布尔什维克党不仅恢复了合法地位,而且还成功使三名布尔什维克党人成功进入苏维埃执委当中,使久被流放于俄国国内政治体系之外的布尔什维克党开始迅速在国内恢复政治上的影响力。

所以消息传出,举世震动。

伦敦和巴黎首先沸腾,英国人、法国人此时还不明白彼得格勒的革命意味着什么。他们只是感到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政府若取代了罗曼诺夫家族的专制统治,那么新俄国就会变成一个更强大的盟友,同时协约国也就可以更方便把欧战描述成一场民主制度和独裁制度的战争了。

接着就是在中国了。

那些国际纵队里的俄国志愿者们都欢呼了起来,他们之中有许多像越飞那样的人,都是在大战爆发前就被沙皇当局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政治犯,另一部分人也是不愿意为沙皇军队卖命才在战争爆发后离开俄国的国际主义者。

现在沙皇政府垮台了,也就意味着所有俄国志愿者都能回家了!

就在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发表那条要求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一号命令”同一时间,国际纵队内的俄罗斯籍志愿者们也联名向中革军委、中执委和中央革命政府发来了一份电报,领头的朱加什维利提出了他们强烈希望可以迅速回国参与革命的要求。

历史又到了关键时刻。

林淮唐没有太多犹豫,中执委的领导人们大多也都秉承着国际主义的原则,不仅允许朱加什维利和越飞这些俄国革命家回国,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