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十九章 接管中国银行

前门地区集中了大量银行建筑。其中位于西交民巷的就有大陆银行、保商银行、中国农工银行等等总部。大陆银行的建筑宏伟壮观,是最早一批由中国建筑师设计的西方古典建筑。

大陆银行位于西交民巷东口,之所以将地址选在这里,因为当时的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一带已开设了许多家银行,是北京金融活动的中心。大楼设计和主体施工由国内著名的基泰建筑公司负责,地下库的安装由德商禅臣洋行技师和基泰公司工程师钱翼如共同指挥施工。

这座古典主义立面的建筑物,就屹立在前门附近,看起来一如此时欧陆流行的大楼一般。

大陆银行的装修富丽堂皇,其顶上用假梁分割成井字,其中镶嵌拼花玻璃,在每个梁的交叉点上悬挂吊灯,营业厅内还有壮观的大理石及汉白玉柜台、梁柱、楼梯、台阶,室内所用各种设备、家俱均系特定制做,并带有大陆银行英文缩写标记;许多立柜、角柜、酒柜等都是按照楼房及室内面积、体积特制的。

营业厅旁的经理室、客厅等也都很豪华,大部分是镶嵌地板、硬木护墙,用大量石膏花饰。室内并有壁柜、皮椅、壁炉等固定装修。二楼以上的办公室也基本相同,只把地面换成水磨石,没有固定装修而已。

至于大门和门外的装修更是独具匠心,两扇黄铜大门是在国外定做的,每扇门和门梁上都铸有醒目的行徽,楼顶设有钟楼,钟也是进口的,全部用电控制,楼内有一座和普通座钟大小相似的母钟,连接着楼内及钟楼的几个子钟,钟楼的四面各有一个钟,都是圆形的,每个钟直径都超过一米,远看近看都很吸引人。

但大陆银行和旁边的中国银行——也就是前清时的户部银行和大清银行——相比,建筑物便又逊色许多。

宣统三年度支部因大清银行身为中央银行,而原有西交民巷房屋颇嫌狭隘,左右均系民居、铺户,难于原地扩建,奏请拨户部街吏部旧署新建大清银行。此议虽获准,但随着清王朝的被推翻而告吹。

民国肇造以后,大清银行改制为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就在沿用西交民巷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改建了中国传统建筑基础上受西洋建筑风格影响的早期折衷主义建筑,富丽堂皇处虽然不如大陆银行,但整个简洁古朴的设计,显得可靠稳固,同银行的身份相称,亦更显出大国气度来。

社会党人进入北京以后,中央财经委员会和兴闽银行总部的各种机关、人员也纷纷北迁。原来担任兴闽银行总裁的黄少通,也被调入北京,他一身西装乘坐小汽车来到中国银行在北京的总部,望着那扇气质庄重、外形考究精致的大铜门,挥挥手叹道:

“中央财经委员会……前来接管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还没有形成后来常用的那种办公室包围营业大厅的平面布局,它的营业厅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金库即在同层的后面,中间要经过有天窗的夹道,远没有后来银行布局那么严密。

黄少通带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和兴闽银行的一大批会计人员,总数约有二三百人之多,几乎是调集了广州、南京、上海等地金融和财政系统的精华。

他们有条不紊地分队进入中国银行之中,原来中国银行总部内的许多官僚职员都大惊失色地站了起来啊,有的人想要出面阻拦,但跟着便有许多政保局干部也跟了进来,他们全都配有手枪,一下就把中国银行的职员都震慑住了。

“你们是什么人?!”

中国银行总部内的好几个洋人大班,都操着一口很不流利的中文怒吼了起来。这些洋买办以英国人为主,黄少通原来就是在英国读的计量经济学,他用一口地道的伦敦东区土话懒懒回答道:“先生们,诸位阁下,很不好意思,我们是代表中国新政府前来接管央行工作的……”

他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件,淡淡说道:“这是中国政府与英国公使馆达成的谅解协议,请阁下一阅,如果没有其他问题,就请让开吧。”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各地大清银行相继停业,在上海组织大清银行总清理处,办理结束事宜。但是1913年,袁世凯为了避免中国银行的控制权落入林淮唐手中,所以又策动参议院决议公布,将大清银行改称“中国银行”,总部迁回北京。

中国银行是民国名义上的中央银行,也有代理国库、承汇公款、发行钞票等权力,而且还是政府特许的国际汇兑银行,只是财力不及有铁路稳定收入的交通银行雄厚。

但也因此,惯于使用权谋之术在部下中搞平衡的袁世凯,就把稍次一些的中国银行作为一支可以用于制衡交通银行的势力培育,所以中国银行并不在交通系的控制之中。而且由于中国银行没有经手操办善后大借款等外债款项,所以也没有得到东交民巷外交团的庇护和干涉。

中央财经委员会和兴闽银行已经就接管中国银行的问题,同英国人达成了一份临时性的谅解协议。这次谈判也是黄少通亲自主持,他把接管央行的条款纳入到了社会党人接管北京政府的总条款中,由于总条款的细则约有一千多条,极为繁复,所以英国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